一、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气象观测和地球物理研究始于1841年,由当时茂名总医院的Onnen博士个人进行。1866年当时的荷兰政府成立了名为“地磁与气象观测站”(Magnetic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的政府机构,取代了之前Onnen博士的个人观测活动,并逐渐在印尼国内建立起包含74个观测站的首批气象、地磁及地震观测网。1912年在升级扩建观测网时,重组了气象观测活动,并于1930 年首次开展了气象服务。1942—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气象与地球物理机构(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更名为Kisho Kauso Kusho。1945年宣布印尼独立后,原气象与地球物理机构一分为两:(1)隶属于印尼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专为空军服务,位于日惹市的部队气象局和隶属于能源与公共工程部,位于雅加达的气象和地球物理局(Bureau of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1947年,气象和地球物理局被荷兰政府接管并更名为Meteorologisch en Geofisiche Dienst。与此同时,印尼政府自己也在雅加达设立了气象和地球物理局。1949年,印尼主权回归后,Meteorologisch en Geofisiche Dienst并入印尼政府下设的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并隶属于交通与公共工程部。1950年,印尼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1955年,气象和地球物理局更名为气象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为交通部的直属事业单位。1960年,重新恢复为气象和地球物理局,由民航部直接管理。1965年,更名为气象和地球物理理事会(Directorate of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1972年,再次更名为气象和地球物理机构中心(Center of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为交通部下属的二级机构,1980年,升级为一级机构。2002年,其组织结构改为非部门隶属的政府机构,固定名称改为气象和地球物理机构。2008年,最终更名为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Bureau of Meteorology, Climatology and Geophysics, BMKG,图1)并永久性成为非部门性的政府机构。
二、组织机构
BMKG的组织机构图见图1。其主要职能处室包括:气象处、气候处、地球物理处及仪器与工程网络处,并分别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各处工作。BMKG的气象业务主要由气象处下属的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承担,其组织结构图见图2。
三、人员情况
BMKG约有员工3000余人。其主要领导成员见表1。
四、业务情况
1、观测业务
其观测资源的大致情况为:拥有自动气象站174个,高空观测站16个,天气雷达站35个,自愿观测船5艘,并在一机场布设有AWOS( Automated airport weather station)和风廓线观测仪,拥有4个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可接收MTSAT、Feng Yun 2-D/E、NOAA-AVHRR和MODIS Aqua-Terra的卫星信号,并建有闪电监测网。
图3和图4分布为BMKG的雷达观测网分布图和2012—2020年印尼的遥感数据获取计划。
2、预报业务
数值预报印尼数值预报用的是法国的ARPEGE模型,其业务平台也采用的是法国的 Synergie系统。
3、气候业务
气候产品包括每月至每3月降水信息和预报图,每6个月给出气候展望。BMKG与日本气象厅的MRI以及澳大利亚CSIRO有合作关系。BMKG没有全球模式,只关注区域和地区模式。季节预报基于数学模型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ENSO指标。BMK气候业务开展模式见图5。
4、气象服务
BMKG网站公布的预报产品包括24小时预报、3日天气展望、周天气展望,1-7天极端天气预警,季节预报,热带气旋简报,海洋天气服务(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海浪和风力预报),火灾天气信息(火险等级)(1-3天),每日洪水风险评估。更新情况见表2。
BMKG的气象服务模式见图6,预警系统见图7。
五、气象研究
BMKG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并进行相关业务软件和硬件的更新。
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有:(1)提高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预报的精度;(2)在以上领域开发和评估地区应用模型;(3)提供发展研究和科学信息服务;(4)设计和建造硬件、软件、观测和资料信息系统;(5)研究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的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
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1)基于统计学非线性及/或数值模式研究印度尼西亚的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过程;(2)基于再分析的印度尼西亚1950-2002年气候模拟;(3)减灾设计 。
六、发展战略
愿景:实现可靠、及时响应、有能力的服务,支持社区安全和国家发展,在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
使命:(1)观测并理解气象、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现象;(2)提供可靠可信的气象、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资料、信息和服务;(3)协调和促进气象、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的相关活动;(4)在国际气象、气候、空气质量和地球物理领域进行积极参与。
七、雅加达特带气旋警报中心(TCWC)
1、发展历程
印尼自WMO RA-V(南太平洋和东南印度洋区域)TCC 1986年建立之初就作为其成员,负责雅加达TCWC的运营,当时的监测范围为90°~125°E和10°S~赤道的海域。1998—2006年澳大利亚临时接替印度尼西亚范围热带气旋的监测任务,2007—2008年期间,印尼从澳大利亚接回监测任务。2007年末雅加达TCWC中心主要建设项目完成,从2008年3月24日起开始运营。目前TCWC中心的负责区域已扩大至至90°E~120°E & 0°~10°S °~11°S & 120°E~128°E,0°~9°S & 128°E~141°E。TCWC负责区域的具体位置和业务流程见图8和图9。
2、任务与职责
(1)大众预报和警告:负责对印度尼西亚近海和内陆公众进行热带气旋和相关灾害气候现象警告;
(2)公海预报和警告:负责热带气旋海事预报和警告,范围为90°E~120°E & 0°~10°S 0°~11°S & 120°E~128°E,0°~9°S & 128°E~141°E。
3、印尼TC分析和预报面临的挑战
(1)TC发展的早期分析(气旋生成分析);
(2)热带气旋的远距离/间接影响;
(3)低纬度TC。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10)68409247 68407975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 地址 :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邮编 :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