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快递

2016年

  1. 2020年
  2. 2019年
  3. 2018年
  4. 2017年
  5. 2016年
  6. 2015年
  7. 2014年

第五期

  • 专题报告

    下一代地球系统预测——次季节至季节预测战略

      当前,对填补中尺度天气(最多两周)和长期季节尺度预测(3-6个月)之间缝隙的需求日益增加。次季节至季节尺度的无缝隙预测,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社会需求,其开展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影响。2016年3月,美国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战略报告《下一代地球系统预测——次季节至季节预测战略》,旨在提升美国次季节至季节预测的研究、...

  • 国际交流报告

    No.7:2015年气候和大气化学主题报告

      本期国际交流报告栏目,刊载“气候和大气化学”主题相关报告,介绍中国气象局在该主题下的外访和交流成果。本期概要给出了赴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访问总结(见17页)。国际交流报告 No. 7 2015年气候...

国际交流报告

  • 赴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工作访问总结(概要)     2015年9月14日-10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博士赴澳大利亚气象局(BoM)执行中-澳第15次气象合作6.2相关的工作计划(JWG-15),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CAWCR)罗京佳研究员作为合作者和邀请方。期间对亚洲-澳大利亚季风系统相互作用及中国冬季寒流等极端气候事件可预报性气候合作主题进行多次讨论和工作方案确定,基本明确了此领域2015/2016年中澳双边合作的关键内容和时间节点。在气候监测预测、南半球气候变化认识、2015年厄尔尼诺进展与快速演变、多模式极端气候事件气候预测能力等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一、全面了解和交流CAWCR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两个战略目标,进一步加深科研工作与成果对气象业务的质量抬升作用。 
        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BoM和CSIRO(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为确保澳大利亚在气候、天气和海洋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而建立的,以适应和面对极端天气气候的挑战。CAWCR组织结构包括1支管理团队和4个研究计划(2014-2019年)。管理团队由6人组成,主任1名、BoM主管研发的助理主任1名、BoM研究计划领导2名和CSIRO研究主任2名。4个研究计划包括地球系统模拟计划(ESM-BoM)、天气与气候信息计划(WCI-BoM)、海洋与气候动力学计划(OCD-CSIRO)、地球系统评估计划(ESA-CSIRO)。CAWCR的定位是澳大利亚国家层面就现在和未来能更...
  • 下一代地球系统预测——次季... 2020-06-16     预报的前沿领域包括熟练的对环境状况和破坏性天气提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进行预测,填补目前短期天气预报和海洋预报(未来14天内)与不断增强的长期气候预测(几十年甚至更久)能力之间的空白(图1)。过去十年以来,季节和次季节预测能力(链接1)不断提高,但未来S2S预测仍有很大的提升机会,同样在预报变量的广度和定期提供的预报产品方面也有发展空间。这样做可以为环境预报事业带来极大的益处: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增强经济活力,提供决策选择。 
        尽管潜力巨大,但地球系统次季节至季节预测领域,预报研究人员、模式人员和预报员仍面临诸多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S2S预测有许多可预报性来源,但在模式中准确描述这些来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模式必须准确获得大气、海洋、陆面和冰冻圈的初始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耦合。此外,S2S预测时效越长,描述不确定性和检验过程就越难,比数值天气预报需要越大的计算强度。然而,技术(卫星、计算机等)和科学(模式参数化、资料同化等)的潜力使得S2S预测在未来十年取得进展成为可能。 
        另...
  •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 2020-06-16     气候系统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在变化。这样的极端天气变化在气候模型模拟中同样有出现,我们对一部分原因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例如,气候变暖会增加极端暖日和暖夜的出现频率(图1);还会增加蒸发量,而这可能会导致干旱加剧,另一方面大气湿度增加能导致强降雨和降雪事件的增加。 
        气候变化对单一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的程度则更难确定。要考虑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是如何协同造成了一次事件。从定义来说,极端天气是少见的,也就意味着任意地点曾经出现过的次数通常不会很多。 
        虽然如此,这个常被称为“事件归因”的新科学领域正在飞速发展。一方面因为我们对于气候和天气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事件归因方法也在迅速进步。公众对此十分关注,因为这类事件常有灾难性后果。从媒体对于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联系上的兴趣就可见一般。部分原因在于归因对于评估和管理风险,以及指导气候适应策略,都有潜在价值。比如灾害事件后要决定应该重建还是应该搬迁,这可能取决于未来这种事件发生的频率会不会升高,或者会升高多少。 
    ...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5     建议重点针对观测领域的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针对气候评估需求的气候背景本底观测薄弱;天气自动化观测要素不完整,观测信息传输、分析与应用技术待提高...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10   本届TT-DEWCE的工作计划:(1)确定极端事件基本指数和多日连续性指数在国际上已经具有比较一致的定义,需要在上届任务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形成指...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12   AGAGE网络是目前国际上卤代温室气体观测物种最多、精度最高的组织。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减排替代进程和《京都议定书》的控制,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22   LMDZ是LMD发展的全球大气模式,也可作为一个区域模式运行。LMDZ-regioanl以其高分辨率对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分布都能进行较好的模拟。而将LMDZ-regioanl嵌入全球大气模式进行动力降尺度的方法可很好的应用于中国...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24   通过本次大会发现,尽管来自中国本土的口头报告非常少,但是华人名字口头报告或者合作者的名字更多的出现在报告题目上,相比十年或者十几年前有了非常大的飞跃,表明华人科学家的影响力也在大大提高。 ...
  • 国际交流报告No.7:……附录1.37   此次参会收获颇丰,尤其是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理念,对我未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感受到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最高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研究思路的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