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前沿

2022年

  1. 2023年
  2. 2022年
  3. 2021年
  4. 2020年
  5. 2019年
  6. 2018年
  7. 2017年
  8. 2016年
  9. 2015年
  10. 2014年

第三期

  1. 第一期
  2. 第二期
  3. 第三期
  4. 第四期

深度

首页 > 气象科技前沿(原科技信息快递) >2022年>第三期>深度
“自然指数 2022:地球和环境科学”榜单发布 发布日期 :2023-05-11  
刘文钊 李婧华


  《自然》通过遴选和统计经由同行评议产生的、具有学科代表性的顶级学术期刊,于2014年推出全球优质研究综合指标——自然指数(Nature Index)(链接1)作为一项新的评价指标。


  6月,《自然》发布了“2022年自然指数榜单(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在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排行榜(表1,统计时段:2021.1.1—2021.12.31)中,中国科学院、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位列前三,与2021年一致。中国气象局以164篇论文排在第27位,较2021年的第23位略有下降。
  共有25个中国机构进入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排行榜前100名,较2021年的23个机构增加2个。中国科学院(排名1)、南京大学(4)、北京大学(7)和中国科学院大学(9)位列该榜单前十。其他中国机构有:清华大学(12)、中山大学(13)、同济大学(1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中国科技大学(20)、浙江大学(25)、中国气象局(27)、北京师范大学(38)、武汉大学(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5)、南方科技大学(46)、哈尔滨工业大学(4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7)、复旦大学(60)、天津大学(72)、南开大学(74)、兰州大学(82)、中国海洋大学(91)、自然资源部(93)、香港科技大学(98)和香港大学(99)。最新TOP100榜单中,中科院连续7年蝉联第一,入选的中国高校共有23所,政府机构共2个。
  除中国气象局外,多个国家/地区的气象机构进入榜单前100名。NOAA位列第18,较上一年第8下滑10位;中国气象局位列NOAA之后,是该榜单中排名第二的气象机构;NCAR位列第30,较上一年的第27下滑3位;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心(ECCC)位列第83,较上一年的第86前进3位。

表1  榜单中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TOP100机构

表2  “自然指数”地球和环境领域所选的期刊

  • 国际主要气象机构自然指数分析
  •   针对“自然指数2022:地球和环境科学”政府榜单Top50的国际气象机构,通过分析各气象机构的自然指数指标,从一个新颖视角观察各机构的高水平科研论文产出能力、国际合作程度及科研效率,以期对科研及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入选该榜单Top50的气象机构有6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中国气象局(CMA)、加拿大环境及气候变化部(ECCC)、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日本气象局(JMA)和芬兰气象研究所(FMI)。分析表明,NOAA科研论文产出最多、贡献份额最高,其次是中国气象局。这两家机构产出数和贡献份额明显高于其他4家气象机构(图1)。
      通过分析各气象机构的国际合作情况发现(表3):(1)NOAA的国际合作机构主要来自中国和加拿大,中国气象局是NOAA的第一大合作机构,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也是NOAA合作的主要中国机构;(2)中国气象局主要与美国机构开展合作,排名前十的国际合作机构全部来自美国,其中与NOAA合作最为密切;(3)除NOAA外,英国气象局也是中国机构的主要合作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其合作密切。此外,英国气象局还与私营公司(谷歌的母公司)开展合作,这是其他气象机构中没有的。

    图1  国际主要气象机构高水平科研论文产出量统计

    表3  国际合作机构Top10(按贡献份额排序)

  • 中国气象局系统在自然指数中的表现
  •   本节统计分析了中国气象局系统在最新的自然指数统计时段内(2021.3.1—2022.4.30)的论文情况。自然指数网站对最近12个月的数据滚动发布(发布时间稍有滞后),且历史数据不具有可追溯性,因此本节对机构数据的统计时段与表1榜单中略有不同。
      自然指数期刊分布:中国气象局系统参与发表论文共计151篇,刊载在7种期刊上,详见表4。其中,在JGR-Atmospheres上发表最多(88篇),其次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49篇)。


    表4  中国气象局系统发表论文的刊载期刊

      机构分布:中国气象局系统发表论文最多的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60篇),其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16篇)和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15篇)。参与发表的气象机构信息详见表5
    国内/国际合作:中国气象局自然指数论文中,有79篇为国际合作论文,72篇为国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中,与美国合作最为密切,为61篇,占国际合作论文总数的77.2%,占全部中国气象局论文的40.4%。在国内,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80篇)合作最密切,其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5篇)和南京大学(18篇)。详见图2


    表5  中国气象局系统发表论文的产出机构(按产出篇数排序)

    图2  中国气象局主要国内合作机构(左)和国际合作机构(右)

      第一作者论文:在中国气象局的自然指数论文中,有47篇是中国气象局系统第一作者论文(第一作者责任机构中包括中国气象局机构的论文),占中国气象局论文总数的31.1%。第一作者论文详细信息在表6中给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3篇)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8篇)是第一作者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

    表6  中国气象局系统第一作者论文